DB44T 1652.4-2015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规范 第4部分_蜚蠊防制

ID

8CD01725B7BF403E813B150B92CD5F7B

文件大小(MB)

0.38

页数:

9

文件格式:

pdf

日期:

2017-11-23

购买:

购买或下载
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
ICS.13.100,C 51,备案号:48863-2016,广东省地方标准,DB44,DB44/T 1652.4—2015,病媒生物预防控制规范,第4部分:蜚蠊防制,Specification for Vect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(Part 4: cockroach),2015-08-03发布 2015-11-03实施,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,DB44/T 1652.4—2015,前 言,DB44/T 1652《病媒生物预防控制规范》分为以下五部分:,――第1部分:鼠类防制;,――第2部分:蚊虫防制;,――第3部分:蝇类防制;,――第4部分:蜚蠊防制;,――第5部分:蚤类防制,本部分为DB44/T 1652的第4部分:蜚蠊防制,本部分按照GB/T 1.1-2009《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:标准的结构和编写》给出的规则起草,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。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,本部分由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提出,本部分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,本部分起草单位:广东省昆虫研究所、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、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、广东科建白蚁虫害防制有限公司,本部分主要起草人:何向阳、林丽、邹钦、胡志刚、肖维良、陈晖、黄海涛、黄静玲、徐伟军,DB44/T 1652.4—2015,1,病媒生物预防控制规范 第4部分 蜚蠊防制,1 范围,本部分规定了蜚蠊防制的方法、操作程序和效果评价,本部分适用于有组织的蜚蠊预防控制行为,2 规范性引用文件,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,GB/T 23795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蜚蠊,GB/T 27773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 蜚蠊,3 术语和定义,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,3.1,蜚蠊 cockroach,昆虫纲蜚蠊目昆虫,俗称蟑螂,仅涉及给人类造成危害的室内蜚蠊种类,分为卵、若虫、成虫3个虫态,3.2,环境防制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,通过环境管理,包括环境改造、环境处理、改善人类居住条件和习惯等措施,防止或减少病媒生物的孳生繁殖,或减少人类与病媒生物的接触而避免受其侵害,3.3,滞留喷洒 residual spraying,将杀虫剂喷洒在需处理的物体表面上,防制在物体表面上爬行和停留的害虫,3.4,饵剂 bait,将农药加入病媒生物喜食的饵料中,引诱病媒生物进食加以杀灭的剂型。固体称毒饵或毒粉,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粘胶体称为胶饵或膏剂,3.5,胶饵 bait gel,DB44/T 1652.4—2015,2,可放在饵盒里直接使用或用配套器械挤出使用的胶状饵剂,3.6,用药量 rate,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施用的药物有效成分含量,4 一般要求,4.1 防制原则,蜚蠊防制应遵循以环境防制为主,物理防制、生物防制、化学防制等预防控制方法为辅的综合防制原则,4.2 防制资质,服务机构应取得相关部门核发的资质证书,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,持证上岗,4.3 防制程序,应按照现场调查、制定防制方案、实施防制方案、防制效果评价的程序进行,4.4 防制药物,4.4.1 药物应具备农药登记证,登记的种类应为卫生杀虫剂,防治对象应包含蜚蠊,4.4.2 药物的采购凭证、用药记录应保留2年以上,4.5 药物的使用,4.5.1 应严格按照药物的防治对象、剂量、使用方法、施药适期、注意事项等进行使用,4.5.2 合理使用药物,在同一地区使用的防制药物宜每1年~2年更换1次,更换药物时应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,4.5.3 对已经产生抗药性的蜚蠊进行化学防制时,应对使用的药物进行敏感性测试,选用敏感或低抗药性品种,4.5.4 在药品与食品生产、销售和存放的场所不得使用喷射剂、气雾剂,4.6 药物管理,4.6.1 药物应储存在专用仓库内,配备专人管理,并有健全的出入登记制度和应急措施,4.6.2 药物专用仓库应满足药物的存放条件和要求,并配备合适的通风、防火、防爆、防洪、防盗等安全设施,4.6.3 运输药物时,应先检查包装是否完整,发现有渗漏、破裂的,应采用规定的材料重新包装后运输,并及时妥善处理被污染的地面、运输工具和包装材料,4.6.4 装卸药物时应当轻放,不得撞击、拖拉和倾倒,以防药物泄漏危害人畜安全并造成环境污染,4.6.5 清洗施工器械和配药容器产生的含药污水不得倒入下水道,宜泼洒于室外花圃或草地;药物容器应进行无害化处理,不得随意丢弃,4.7 安全防护,4.7.1 操作人员应熟悉施工器械、药物的安全使用规定及现场急救措施,DB44/T 1652.4—2015,3,4.7.2 凡皮肤病患者、皮肤损伤未愈者、有禁忌症者、农药中毒及其他疾病尚未恢复健康者以及经期、孕期、哺乳期妇女不得从事配药和施药工作,4.7.3 化学防制前应仔细检查施药器械,确保施工器械运行正常、无渗漏,4.7.4 操作人员投放饵剂时应穿工作服务、戴防护手套。在进行滞留喷洒时,应穿棉质长袖工作服及长裤,戴防护口罩、防护手套和防护鞋袜。对高于身高位置进行滞留喷洒时,还应戴防护眼镜和防护帽,4.7.5 不得在操作现场和操作期间吸烟和进食,4.7.6 如果裸露的皮肤接触到杀虫剂应立即用肥皂清洗。如衣裤被杀虫剂污染应立即脱除并更换,4.7.7 操作人员如出现头痛、头昏、恶心、呕吐等药物中毒症状,应立即离开施药现场,用肥皂清洗手、脸和皮肤等裸露部位,携带药物标签及时送医院诊治,4.7.8 操作结束后应及……

……